首页

免费的踩踏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4 01:08:46 作者:端午叠加儿童节 亲子消费看涨 浏览量:81908

  中新社桂林10月12日电 题:广西百年非遗焕新颜 柚罐清香“飘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改良之后的桂林柚罐,外观古朴小巧,又清香怡人,已成为很多来桂游客的伴手礼,还屡次出口到美国、新加坡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王伯杨近日受访时说。

  柚罐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明代,“桂林柚罐是将青柚掏空柚子肉,并经过晾晒、塑形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罐。我们将柚子固有形态改造成扁圆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径小的沿口,使其形态更加美观。同时经过长时间日晒使其‘皮革化’,储存时间更持久。”王伯杨说。2020年,以桂林柚罐为代表的桂林柚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王伯杨向游客介绍桂林柚罐制作工艺。韦佳秀 摄

  “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王伯杨告诉记者,他从小入耳的这首童谣,其中传唱的“桂花盒”即桂林柚罐。他说,柚子自古有辟邪正气,吉祥如意的寓意,而经过改良后的柚罐成品精致古朴、气味清新,喜茶人士多用来存放桂花、茉莉、普洱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柚罐、喜爱柚罐,王伯杨将工坊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很多东盟国家的旅游团会把这里纳入旅游点。”王伯杨称,下个月还将接待来自南非的旅游团,带他们体验如何制作柚罐,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2020年,由王伯杨制作的“稚禾八分桂林柚罐”还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柚罐一年产量大概有10万只,收益在700万元人民币以上。”王伯杨称,这枚茶席雅物,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桂旅游的伴手礼。

图为工人给桂林柚罐做口沿收口。韦佳秀 摄

  记者走进王伯杨在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设立的工坊,工人们正在专心制作柚罐,格外安静。原来,王伯杨雇用的工人多为聋哑人。“柚罐的制作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工艺并不复杂,但极其需要耐心。经过培训后,他们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他说。

  2023年底,王伯杨还把桂林柚罐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进了灵川县灵川镇双潭村。当地农户利用农闲制作柚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也使得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实现了活态保护。截至目前,柚罐制作技艺直接带动当地超2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多年来,王伯杨致力于推广与普及柚罐非遗技艺。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很多民众都对这一项技艺感兴趣,“我在社交平台直播柚罐制作工艺公开课时,在线观看人数时常超过十万人。”

  王伯杨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这项非遗技艺的附加价值,让它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并用这些‘经济能量’去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从而把桂林的传统工艺推向世界。”(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旅美大熊猫洋洋口吐白沫、饿得啃墙皮?成都基地回应

调研显示,超过92%的受访机构认为已建立了与公司业务发展水平基本匹配或领先于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97%的受访机构认为未来保险业风险监管将持续趋严;60%以上的受访机构认为“合规检查、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工具”是亟需优化的薄弱环节。

加拿大多伦多华埠举办同乐日吸引八方游客

据史料记载,台山种植鸡爪芋已有超过280年的历史。而随着魔芋产业的兴起,作为鸡爪芋“亲戚”、魔芋界“新宠”,用途更广、经济效益更高的珠芽金魔芋也被当地种植户搬到了台山四九镇“安家落户”。

新疆和硕完成秋季转场

刘嘉麒是中国火山学研究方面唯一的院士,又在视频平台上进行科普,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火山爷爷”。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科普跟以前的科普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科普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得创新。

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志强接受审查调查

当日,两校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体验项目在仪式上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广东工业大学融合港澳高校跨境协同培养大湾区高素质人才的系列项目之一,也是为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及创业副主修课程必修科目。项目计划开展为期七天的大湾区实地考察,组织两校学生组队学习和体验,走进湾区头部企业、洞察湾区市场趋势、拓展产业视野、跨学科交流和产品合作开发等,通过跨学科教学与实践,培养具备跨学科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本科毕业生。(完)

中方在安理会表决苏丹问题时投了赞成票

2023年9月6日,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